鹽霧試驗機常用于金屬材料、涂層、電鍍件等產品的耐腐蝕性能測試,廣泛應用于五金、電子、汽車等行業。正確操作鹽霧試驗機,能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為產品質量評估提供有效依據。下面詳細介紹鹽霧試驗機的完整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。
一、試驗前準備工作
(一)設備與環境檢查
操作前先檢查鹽霧試驗機的外觀,查看箱體是否有破損、滲漏情況,若箱體存在裂縫,可能導致鹽霧泄漏,影響試驗環境穩定性。接著檢查設備的管路連接,包括進水管、排霧管、壓縮空氣管等,確保管路連接緊密,無松動、老化現象,避免試驗過程中出現漏水、漏氣問題。同時,確認設備放置在平整、通風的環境中,周圍無易燃、易爆物品,環境溫度控制在 15 - 35℃,相對濕度不超過 85%,過高的濕度可能影響設備的電氣性能,過低的溫度則可能導致鹽霧溶液結晶。
(二)鹽霧溶液配制
根據試驗標準(如 GB/T 10125、ASTM B117 等)的要求,配制合適濃度的鹽霧溶液。常用的中性鹽霧溶液濃度為 5%(質量分數),即稱取 50g 分析純氯化鈉,加入 950mL 去離子水或蒸餾水,攪拌至氯化鈉溶解。配制過程中需注意,氯化鈉應選用純度符合標準的產品,避免雜質影響試驗結果;水的電阻率需達到 100kΩ?cm 以上,防止水中的離子干擾腐蝕反應。溶液配制完成后,使用 pH 計測量其 pH 值,中性鹽霧溶液的 pH 值應控制在 6.5 - 7.2 之間,若 pH 值偏離標準范圍,可通過滴加稀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進行調整。
(三)樣品準備與放置
將待測試樣品表面的油污、灰塵等雜質清理干凈,可使用酒精擦拭樣品表面,然后自然晾干,避免雜質影響腐蝕測試效果。根據樣品的形狀和尺寸,選擇合適的樣品架,樣品架需采用耐腐蝕材料(如聚四氟乙烯、不銹鋼 316L 等)制作,防止樣品架自身腐蝕影響試驗結果。將樣品固定在樣品架上時,需保證樣品的測試面與鹽霧噴射方向呈 30° 角(特殊要求除外),且樣品之間互不接觸、不相互遮擋,確保每個樣品都能均勻接觸鹽霧。
二、試驗過程操作步驟
(一)設備參數設置
打開鹽霧試驗機的電源開關,進入設備操作界面,根據試驗標準設置相關參數。首先設置試驗溫度,中性鹽霧試驗的試驗箱內溫度通常為 35℃,若進行酸性或堿性鹽霧試驗,需按照標準調整溫度參數。然后設置鹽霧沉降量,一般要求鹽霧沉降量為 1 - 2mL/(80cm2?h),可通過調整噴霧壓力和噴霧時間來控制沉降量。接著設置試驗時間,根據產品標準或測試需求設定試驗時長,從幾小時到幾千小時不等,設備會自動記錄試驗時間,無需人工值守。
(二)啟動試驗與過程監控
參數設置完成后,啟動鹽霧試驗機的噴霧系統和加熱系統,設備開始進入試驗狀態。在試驗過程中,需定期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監控,每 2 - 4 小時檢查一次鹽霧沉降量,使用干凈的收集器(如漏斗和量筒)在設備內不同位置收集鹽霧,測量收集到的溶液體積,確保沉降量符合標準要求。同時,觀察試驗箱內的溫度是否穩定在設定范圍,若溫度波動較大,需檢查加熱系統是否正常工作。此外,注意觀察樣品的外觀變化,若發現樣品出現明顯腐蝕、涂層脫落等情況,可根據需求提前結束試驗,并記錄相關現象。
(三)試驗結束后的操作
當試驗時間達到設定值后,設備會自動停止噴霧和加熱。此時不要立即打開試驗箱門,需等待箱內溫度降至室溫,避免因溫差過大導致樣品表面凝結水珠,影響試驗結果判斷。待溫度冷卻后,打開箱門,取出樣品,用清水輕輕沖洗樣品表面的鹽霧殘留,然后用干凈的毛巾擦干樣品,放置在干燥的環境中,按照試驗標準對樣品的腐蝕程度進行評估,如測量腐蝕面積、觀察腐蝕等級等,并詳細記錄試驗結果。
三、操作注意事項
操作人員需經過專業培訓,熟悉鹽霧試驗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,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設備損壞或試驗數據不準確。
試驗過程中禁止打開試驗箱門,若確需打開,需先停止噴霧和加熱,待箱內鹽霧消散后再操作,防止鹽霧對人體造成傷害,同時避免破壞試驗環境。
定期更換設備的過濾裝置,包括空氣過濾器、水過濾器等,防止雜質堵塞管路,影響鹽霧噴霧效果。
試驗結束后,及時清理試驗箱內部,將殘留的鹽霧溶液排出,并用清水沖洗箱內表面,避免鹽溶液殘留導致箱體腐蝕。